2005年在石家莊創立李華清產品戰略營銷咨詢公司。2009年成立卡勒色彩研究中心,成為業界獨立擁有色彩研究中心的咨詢機構。2011年總部遷至北京,同年成立李華清新加坡分公司。
李華清先生是產品戰略的全新定義者與領導者。開創了成體系的產品戰略營銷思想“產品戰略8大組合方法”產品戰略不是停留在企業對產品進行的全局性謀劃和產品開發的階段,而是企業所有資源要素都需要圍繞產品所展開的一切戰略活動系統的組合。李華清產品戰略方法不僅是企業在經營中行之有效的戰略工具更是用產品幫助企業實現了經營使命——讓產品為了贏得勝利而戰。
關中大儒馮從吾說:古今之大學問,千講萬講總結起來不過九個字。就是要大家做好人,存好心,行好事三句盡之矣。因錄舊對一聯:“做個好人,心正、身安,魂夢穩;行些好事,天知、地鑒,鬼神欽。”“善”是一種修行,是不斷格物的過程。
我很喜歡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一句話:“善良比聰明更重要”。聰明有時候能夠讓你在某個瞬間活的很精彩,但是面對很多重大的決策時聰明不能告訴你答案,只有善良才能可以給出答案。
就像我在制定李華清的企業文化一樣,我認為不應該向外求或通過書本獲得啟發,而應該向內求得真因。向內求就是審視李華清過往與現在是遵循著什么樣的原則在做人,做事,經營公司。因為我相信從李華清的基因里一定能找到屬于我們自己的獨特文化密碼,那才是我和團隊共同追求的企業價值觀。
還記得在我五六歲的時候爺爺在路口開了一間茶水雜貨鋪,方便過路人歇腳、喝茶順便買些日常的東西。有客人著急趕路,經常會把東西或錢包落在茶桌上,而每一次爺爺都會幫客人收好,等著客人來取,遇到熟悉的客戶還會托人把東西送過去。當時不明白爺爺為什么這么做,在后來爺爺在向我父親傳授經營方法的時候會經常對父親說一句話“不義之財君莫取,不是你的一定要還回去。”
后來父親接手雜貨鋪生意也經營的如火如荼,雜貨鋪也成了鎮上最熱鬧的新聞集散地,父親從爺爺那里繼承下來的經營理念也成十里八鄉傳頌的口碑。結識的朋友越來越多,生意遇到難處也經常能得到朋友的幫助,鄰居有事也經常會找父親過去調和,雙方很尊重我父親的建議,或許這跟父親替別人辦事的時候總會自己墊錢有關。當我問起父親為什么這么做的時候,他告訴我“別人能幫咱,咱就能幫別人,別人幫助咱們要記得人家的好,要想加倍還回去,受別人滴水之恩,就應當涌泉相報,不要欠別人的。”
我爺爺和父親說的話成了影響我一生的“家訓”。后來,我外出學習到步入社會工作再到創業。無論在任何時候都不忘告誡自己;不義之財不可取,不占別人便宜,不欠別人人情,欠了要感恩,要加倍還回去。2005年創業,更加堅定了這種做人的理念,我堅信只要做好人,就一定可以做好事。今天李華清的企業精神:做好事,做對事,做成事,就是在以做好人為起點的基礎上誕生的。
在公司經營上,我借鑒了爺爺和父親的經營理念。不斷告誡自己,收了客戶的錢就要為客戶負責,如果在做事上沒有竭忠盡智,那就是取了不義之財,應該把它還回去。同時客戶把項目委托給我們,那是對團隊能力的信任與公司信譽的肯定,要心懷感恩,涌泉相報。收了錢就不要考慮自己的利潤問題,即使賠錢也要恪守己心,為結果負責,只有這樣才能與李華清謀而忠,交而信的經營理念知行合一。
王陽明說:“利己則生,利他則久。”自利雖然可以讓我們生存下去,但不能因自私自利而不利他,只有利他才可以讓我們生存的更長久。“利他”是最高境界的“善”,也是人和企業的核心價值觀與最高行為準則。世界最大的拉鏈企業YKK創始人吉田忠雄說:“一個人如果做不到幫助別人獲利,也就別想成就自己的事業!”這句話對我影響很大,所以我將李華清十多年在大健康領域所沉淀的供應商等資源整合出來成立了專門為客戶提供支持的“大健康資源平臺”,其初心和目的就是希望幫助客戶解決項目落地問題,幫助客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業試錯成本。
“善”是一種循環哲學。這種“善”的循環哲學是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企業將“善”的種子播種到哪里,就可以在哪里收獲“善果”。當你能為他人帶來好處,讓別人因為你而更加卓越的時候,別人同樣可以反過來幫助你,成就你,這就形成了無限循環的“善”的效應。
李華清人用自己這顆“善”的種子制定李華清的愿景“復興中醫藥事業,賦能大健康產業”。這是我們李華清人在十幾年深耕大健康產業所種下的“善”的種子,是李華清人為民族事業復興,國家富強做出的選擇和擔當。時代賦予李華清人的不僅僅是事業的機會,更是承擔實現全人類大健康的社會責任。
同時,我也用這顆“善”的種子作為李華清人的核心價值觀“正善念,擇善心,行善事”,以此來作為照亮我們人生與事業的燈塔。